政务公开 >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策 >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昌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2023-09-27 15:37
 来源: 平昌县卫生健康局

视频解读|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昌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平昌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平昌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平昌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27目


平昌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配置,构建与我县经济社 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依据《四川省“ 十 四五”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健康平昌 2030” 行动纲要》和 《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 一)发展现状

1.县域社会经济概况。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 东接达州市万源市、宣汉县,南抵达州市达川区、渠县,西邻南 充市仪陇县、营山县,北连通江县、巴州区。幅员 2229 平方公 里,辖 1 个经开区、28 个镇、3 个街道办事处、3 个管委会、1  个管理局,147 个居委会,246 个行政村,户籍人口 90.91 万, 常住人口 64.04 万人,耕地面积 57.5 万亩。2020 年全县地区生 产总值(GDP)完成 183.07 亿元,增长 2.3%;第一产业增加值 完成 38.28 亿元,增长 5.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58.47 亿元, 增长 1.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86.32 亿元,增长 2. 1%。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42.01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06.52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8.26 亿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35529 元,增长 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完成 14370 元,增长 9. 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49%的较低水平。

2.“ 十三五” 规划实施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从强基层、 补短板、优布局、提质量着手,构建覆盖全县居民的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推动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铸就“健康平昌” 新模 式。“十三五”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 758 个,其中医院 17  个(公立医院 4 个,非公立医院 13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735  个(镇中心、地名卫生院 60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 个,村卫 生室及诊所 669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6 个(分别是平昌县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昌县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平昌县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平昌县 120 急救中心、平昌县精神 病医院、平昌县健康教育站)。床位、执业(助理) 医师和注册 护士分别达到 4338 张、1651 人和 1668 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 执业(助理) 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达到 4.6 张、 1.93 人和 2.11  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 2.81 人。床医比、床护比、 医护比 进一步优化,分别达到 1:0.30 、1:0.33 和 1:1.09。顺利完成“ 十三五”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预期目标。

3.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 手,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 县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建成覆盖全县所有公立医疗卫生 机构的平洲、同昌、江口等 3 个医疗集团。中医药服务不断增 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和 83.5%的村卫生 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减轻群众看病贵的负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县域就诊率达到 90.3%。在抗击“ 新冠肺炎疫情” 中,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断丰 富,实行健康扶贫模式,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均不低于 90%, 实现了因病致贫 、 因病返贫“ 零发生 ”。 居民健康建档率达 95.86%,慢性病签约率、履约率达到 10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提高到 23%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12/10 万以下;5 岁以下 儿童死亡率为 3.43‰,婴儿死亡率 2. 16‰,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相 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弱项依然突出。一是医疗卫生资源 总量不足。从“ 十三五” 要素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县每千常住人口 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和 医护比、床人比仍然比较低,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短缺问题尤为 突出,并成为影响和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二是专业公 共卫生机构基础薄弱。疾控、妇幼、监督机构经费不足,机构规 范化建设标准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队伍老化,装备落后, 功能不完善,医防结合不紧密、平急结合不充分、不适应防范化 解重大风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新要求。三是医疗机构间协作机 制尚不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协调不够,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畅,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尚需深入推进,部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四是中医药中西医发展不协调。“ 中医西化” 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 扭转,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中西医互补协作格局 尚未形成,中医药服务体系、模式和机制还不能完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适应。

( 二 )面临形势

“ 十四五” 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1.机遇。党的二十大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放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卫生健康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 更加凸显。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和持续流行,使常态化疫 情防控的任务压力依然艰巨复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亟待提升,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迫在眉睫。

2.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改善,人民群众对卫 生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少 子化和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疾病谱不断变化,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持续高发,传统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相互叠加,多重疾病负 担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将长期存在,“ 一老 一小” 等多重健康需求迸发,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压力、公共卫生 安全治理难度持续增大。“ 十四五” 时期,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内涵,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整合型、智慧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 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促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发展思路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主 题,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设优质 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 务短板,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服 务体系从规模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提升、机构之间从“ 自主 发展” 转变为“ 整合协作”,推动城乡居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 续的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到 2025 年人人享有优质、高效、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以贯彻国家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为主导,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平急结合,强化需求导 向,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 性,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组织领导、投入保障、管理监督等责任,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

3.坚持功能整合,上下协作。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医疗卫生 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强化分工协作,上下协作,打通制约医疗卫生资源协同联动的关键环节。

4.坚持优化服务,促进均衡。推动改革与改善相结合,优化 全过程服务和医疗机构空间布局,强化服务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便群众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5.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效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人才、科技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规划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应,城乡统筹、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覆盖全方位全 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基 层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优势鲜明的中医药 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以“ 一老一小” 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表 1    “ 十四五” 时期平昌县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序号

主  要  指  标

2020 年 现状

2025 年 目标

指标性质

1

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

0.32

0.83

预期性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

100

100

预期性

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4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 查门诊(发热诊室)的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5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4.6

6.86

预期性

6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93

2.5

预期性

7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11

2.8

预期性

8

每千人口药师数(人)

0.21

0.54

预期性

9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81

3.93

约束性

10

医护比(1:x )

1:1.09

1:2

预期性

11

床人(卫生人员)比(1:x )

1:1.10

1:1.60

预期性

12

每千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72

0.62

预期性

13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院类医院床位数(张)

0.57

0.85

预期性

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 的占比(%)

100

100

预期性

15

每千人口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08

4.50

预期性

16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 例(%)

100

约束性

三、总体布局与资源配置

围绕我县“ 两个加快” 战略,聚焦“ 五个一流”发展目标,统筹 优化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与数据等医疗卫生资 源布局和配置。中心城区重点支持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基层优先支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县重点城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 一)机构布局

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 共卫生机构等为主体,以失能(含失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设施等新型服务机构为补充,面向全人群,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

1. 医院。 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政府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的主体。主要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 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政府 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

“ 十四五”期间,在县域内,加强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建设,设 置精神、口腔、护理、康复、老年病等公立专科医院。保留平昌 县人民医院、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平昌县中医医院,加强政府 落实符合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投入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平昌县人民医院。 重点加强“ 五大中心” 和疑难重症专科建 设,积极推进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老年医学、儿科、精神等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重点加强社区医疗服务, 以慢性病、 老年病、康复、护理等为重点,规范医院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力争在“ 十四五”期末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服务水平。

平昌县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 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中药共享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 色优势,带动全县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力争在“ 十四五”期末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服务水平。

非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是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可提供基 本医疗服务或高端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在中医、精神、肿瘤、 儿科、检验、影像等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支持发展康复、护理、养老、安宁疗护等服务。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厂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建制镇设置 1 所政府举办的建制镇卫生院,其余的非建制镇卫生院设置为分院、地名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设置建制镇(中心)卫生院 29 所:江口、白衣、板庙、 笔山、泥龙、响滩、大寨、得胜、粉壁、佛楼、涵水、江家口、 兰草、灵山、龙岗、青云、邱家、三十二梁、澌岸、驷马、土兴、 土垭、望京、西兴、岩口、元山、岳家、云台、镇龙镇(中心)卫生院;

(2)设置建制镇中心卫生院分院 21 所:坦溪、华严、荔枝、 长垭、尖山、磴子、千秋、凤凰、黑水、南风、元沱、福申、金龙、宝坪、双鹿、高升、雷山、张公、民兴、新庙、风凉卫生院;

(3)设置地名卫生院 9 所:喜神、五木、元石、青凤、鹿鸣、六门、高峰、澌滩、马鞍卫生院。

(4)保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 个:平昌县江口街道星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汉王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 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适宜技术 6 类 102 项等综合 服务,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分别负责对村卫生室的 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中心镇卫生院除具备一 般乡镇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和慢病管理等,着 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周边区域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

村卫生室

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 1 所村卫生室,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 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行政村调整 合并后面积大、人口多且与相邻村卫生室相距较远的村(居民 点),可暂时保留原行政村卫生室,以行政村第二、第三、第四村卫生室的形式存在。

(1)设置行政村卫生室 376 所(含“ 撤村改居”保留的卫生 室 77 所)。从 2021 年起,新进乡村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 上资格,对没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卫生室,采取允许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医学专业毕业生免试注册。

(2)增设行政村第二、第三、第四村卫生室 150 所。

行政村增设的村卫生室,在过渡期间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等村卫生室补助资金的标准和分配方式,与调整前保持不变,过渡期满后按上级 有关部门出台的村卫生室补助政策执行,增设的村卫生室在一定时期内保留。

3.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和群众就医习惯等因素,在驷马、 白衣、响滩、镇龙、得胜镇规划布局 5 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力争2025 年底达到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到2025 年,县域 医疗卫生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医疗整体能力 明显增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区域诊疗人次较调整前 增长1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稳定在70%左右,次中心 全部规范设置中医馆,确保广大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疗养、健康促进等优质健康服务。

4.诊所、 医务室(卫生室)。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实行备案制管理。门诊部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行准入管理。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由政府举办。主要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平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合理界定功能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设平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支持该机构标准化建设,除承担保健、医疗工作任务外,协助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指导下承担妇幼保健工作。

“ 十四五”期间,组建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 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基本科室设置比例达到 80%以上。推 进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保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功能,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

设立县级0-6 岁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指导中心,负责本辖区0-6 岁儿童近视的视力复筛和复查、转诊服务、眼病诊疗、干预随访 及咨询指导等工作。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镇卫生院结合实际扩展相关服务项目,增加必要设备和专业人员。

急救机构。依托县人民医院设立县 120 急救中心,每个二级 医院设立急诊科,各镇卫生院设立急救室。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医 生的培训,提升乡村医生在院前急救中的服务能力。为全县所有 卫生院配备 1 辆救护车。推进平昌县 120 指挥调度中心及院前急 救体系建设,基于云技术应用,建设集电话语音模块、急救指挥 调度模块、车载视频终端模块、视频监控采集模块、车载导航医 助模块、车辆定位模块、远程急救会诊模块、公共服务平台模块、 远程生命监测模块于一体的 5G 现代化 120 调度指挥中心。急救 呼叫满足率达到 100%,构建覆盖全县、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院前急救网络。

精神卫生机构。支持县人民医院设立精神卫生科和病区(床位 30 张),按建设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落实,构建以县人民医 院为主体、县中医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 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主要承担本辖区精神疾病的预防、 医疗、康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心理健康促进等任务。县卫生 健康部门应在辖区内依托医疗机构设置精神专科或精神卫生中 心,承担各类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 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办专业精神卫生机构。

6.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鼓励设置独立的县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 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 与县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实现县域资源共享。鼓励发展疗养院、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安 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为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以及 老年患者等提供康复护理等服务。至少设立一所康复中心,大力 建设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全 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支持设置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区域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其他卫生健康服务或管理机构。

( 二)资源配置

本着“增加总量,优化存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率” 的原则,以公共卫生风险防范要求和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统筹“ 平时” 服务和“ 战时” 应急双重需要,急性和非急性疾病防治并重,着眼 全县卫生资源总量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均衡等现实情况,依 照《四川省“ 十四五”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统筹规划配置全县卫生健康资源。

1.床位配置

(1)合理扩大床位规模。到 2025 年,全县每千常住人口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6.86 张。其中, 医院床位数 5.26 张,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1.6 张。医院床位配置中,公立医院 4.06 张,非公立医院 1.2 张。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按照每千人口0.85 张配置。

(2)优化床位结构。适度控制治疗床位增长,增量床位优 先向传染病、重症、妇产、儿科、肿瘤、康复、精神、老年病等 领域倾斜。其中,传染病救治床位按 30-50 万人口不低于 50 张 的标准要求,在 2025 年达到 60 张;根据医疗机构类别和床位使用功能,实行床位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床位急慢分开。

(3)提高床位使用质量。 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规划编制 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开放床位数超过规划编制床位数的要 区分情况逐步调整规范。推动县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 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 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二级医院不高于 8 天。鼓励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打破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全院床位实行统筹调配。

表 2    “ 十四五” 时期平昌县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序号

机构名称

2020 年床位数(张)

2025 年 床位数 (张)

备注

实有

床位

编制

床位

公立

医院

平昌县人民医院

1162

850

1200

平昌县中医医院

450

400

750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

280

150

650

平昌县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8

99

160

小计

1960

1499

2760

基层

卫生

29 所中心卫生院和 21 所中心卫 生院分院,9 所地名卫生院。

1931

1943

2124

小计

1931

1943

2124

非公立医院

1198

973

1318

合   计

5089

4415

6202

2.人员配置

按照《四川省“ 十四五”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素指标, 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工作量为依据,合理确定医护人员 比例,实现各类人才规模与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

到 2025 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数达到 2.5 人,每 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2.8 人。加强儿科医师、麻醉师、助产士等紧缺医技人员培养,大力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每千人口药师(士)数增长到 0.54 人。每 10 万人口精神科医师数达到 4.00 人,每 10 万人口精神科注册护士数不低于 8.68 人。每 10 万人 口康复医师数达到 12 人,康复治疗师达到 8 人。二级以上医疗 机构至少应配备 1 名公共卫生医师。城乡每万名居民有 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适应社区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守门人要求,到 2025 年,按 照每千人口不少于 1 名的标准配置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 医师,按每万人口配备3.93名全科医师,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应配备 1 名公共卫生医师。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合理提高公共卫生人 员配置标准并落实到位。到2025 年,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人员数量达到0.83 人。每万人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量达到 1.75 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 得低于70%。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按每万名人口配备 1 名的比例配备,按照设置床位数以 1:1.7 确定临床人员。

其他卫生健康机构。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置人员。

表 3    “ 十四五” 时期平昌县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人员配置

机 构 名 称

2020 年现状

2025 年规划目标

执业(助理) 医师

注册

护士

执业(助理) 医师

注册

护士

公立

医院

平昌县人民医院

253

565

261

583

平昌县中医医院

117

174

195

290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

89

165

206

383

平昌县妇幼保健院

30

56

71

132

小计

489

960

733

1388

基层

卫生

29 所中心卫生院和 21 所中心 卫生院分院,9 所地名卫生院。

659

425

725

467

小计

659

425

725

467

非公立医院

118

215

129

236

合计

1266

1600

1587

2091

3.设备配置

优化医用设备配置。按照“ 总量控制、资源共享” 的原则,加 强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禁公立医院使用超常装备。严禁使用 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型。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 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其他医疗机构根据 社会需求合理配置。鼓励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检测机构和影 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县域医 学影像、检验检查等共享中心,推动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的服务模式。鼓励发展社会化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影像中心,实现医学影像、 医学检验等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备配置。根据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 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大型救治、卫生应急 和信息化等设施设备;加强承担传染病救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的医疗机构体外膜肺(ECMO)、移动CT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 (PCR)、移动手术室、呼吸机、监护仪、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等设备配置。

4.技术配置

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开展 具备专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扶持包括内 镜和介入等微创诊疗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内镜和介入诊疗技术区域全覆盖。

到 2025 年,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健康科技创 新体系、科教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 创新能力强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常 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疾病研究,积极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按程序向市卫生健康委推荐,每年至少匹配 1 个。遴选一批市级 医学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经过 1 至 2 个周期的建设(以五年 为一个周期),打造一批代表我县特色优势、市内领先、在省内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领先学科。积极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

专栏 1   “ 十四五” 临床重点专科和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支持不少于 3-5 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建设项目,整体提升县域内医疗服务水平。

2.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支持不少于 5 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 设项目,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提高

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

3. 医学重点学科。围绕眼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学科,打 造一批代表我县特色优势、市内领先、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的医学领先学科; 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胸外科、 心血管科等为重点,建设一批解决重大疾病诊疗问题、达到市

内或省内先进水平的学科。

5.信息数据配置

建立县级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县共用的标准化中心机  房、购置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医学检  验、病理诊断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和教育平台,发挥医共体牵头  医院作用,实现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让县级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建设移动应急救护远程指挥系统、远  程诊疗和视频会议系统,对应急救护数据在县级平台上聚集和取  数,按需要推送到医疗机构 HIS 系统,实现呼叫即入院,实现  患者健康信息共享,使用远程诊疗系统进行远程指挥救护工作。 到“ 十四五” 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价达到二  级以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三级以上水平;三级医疗机构达  到五级以上水平。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实现“ 扫码就医” 。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全面开展卫生信息系统定级、 备案和测评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数据安全存储和容灾备份。到  2025 年,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二级综合医  院实现率达到70%;落实《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实现二级以上医院的 90 项指标。拓展“ 互联网+ 医疗健康”应用,推进健康监测、智能辅助诊疗等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智慧 化管理,对集成的各项数据进行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监测等数字化管理,建立县域绩效考核系统,打造县域数字型、智慧型医疗集团。

专栏 2    “ 十四五”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

1.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依托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在牵 头医院建设标准化中心机房、购置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开放共 享的影像、心电、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中心,建设远程医疗和教

育平台,实现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的信息联通。

2.到“ 十四五” 末,公立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应用分级 评价达到二级以上,力争达到三级;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 分级评价达到五级以上水平。 实现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全覆

盖。

3.构建急救协同信息平台, 以 5G 现代化 120 调度指挥中心 为龙头,实行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统筹使用全县急救医疗资源, 推进院前急救监护系统与县域卫生信息平台连接,实现患者健康 信息共享,做好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提供一体化综合

救治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实现“ 扫码就医”。

4.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全面开展卫生信息系统 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办理备案预案,三级 以上信息系统开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加强医疗数据安全存储和

容灾备份。

四、主要工作任务

( 一)构建强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

立足常态化防控需要,健全以县疾控中心、县级医疗卫生机 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 体系,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全面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设备配置,实现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基础设施 100%达标。支持县疾控中心建设生物安全二级 (BSL-2)实验室,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车辆、特种专业 技术车辆配置(包括移动检测车),具备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健 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满足流行 病学调查、采样、现场快速检测、标本运输、督导检查和现场应急处置等多领域业务需求,全面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

2.健全完善传染病救治网络。健全县、镇两级传染病医疗救 治网络。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院区。在 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依据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和床位配置标 准,按照平战结合要求,迅速改造、扩充传染病救治设施设备。 根据传染病疫情防控要求标准,高位推动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和 提高后备储备扩容的应急反应能力。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应建设标准化的发热诊室或筛查门诊及腹泻门诊,设置规范应急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具备 重大疾病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所有二 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及感染性疾病科。

3.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人群、区域协同、联防联控、智慧 化的综合监测系统和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响应机制。加强疾控机 构与医疗机构监测协同,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 哨点” 作用,依法依规落实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构建全程追踪和回溯的 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体系,提升全域监测和预警反应能力。

4.建立高效协同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指挥体系和机制建设,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领导、统一 指挥、统一调度。健全平战结合的联防联控、上下联动的应对处 置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和属地责任,发挥地方党委 政府的治理优势和专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完善应急决策系统、操 作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专栏 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1.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保急需保必需” 和“ 填平补齐” 的原则,支

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设备配置。配置气

相色谱仪、ICP-MS 水质放射分析仪、病毒移动快检车等仪器设

备项目。

2.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

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诊建设。

3.2025年,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保健院。持续巩固四川省

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成果。

4. 以“ 卒中中心” 和“胸痛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急救 中心(站)建设、急诊急救网络布局、 医疗急诊急救体系一体 化管理、急救车辆和装备配置、航空医疗救护等工作。县人民

医院要达到国家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标准。

( 二)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县级医院提标 扩能,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 设,构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 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到 2025 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

1.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建设区域综合医 疗中心,加强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 儿童和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建设,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2. 强化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到 2025 年,县第二人民医院达到“ 三级医院” 服务水平。 针对重点病种,强化“ 外引内联”,加强与华西医院和省内外知名 医院在学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县级医学龙 头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儿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感染 科等专科能力,完善二级诊疗科目设置,推广内镜、介入治疗等 微创技术,有效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任务。

3.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快推动镇龙、响滩、驷马、 得胜、 白衣等5 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特色科 室建设,通过优化机构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机制、激 发队伍活力,统筹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努力补齐短板和弱项,有效满足区域群众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4.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 县第二人民医院牵头,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组建三个医疗集团。 按照“ 八统一” 综合改革要求,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人 员、编制、岗位、管理、药物、财务、信息统一运作,统筹推进 县、镇、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强化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水平。

5.加强医疗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 互联网+ 医疗健康”,加 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在疾病监测分 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促进智慧医疗发展。强化依托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落实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居民健康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建立跨部门公共卫生数据共享 调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疫情的能力。实现医联体和 医共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 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 求,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构建急救协同信息平台,以 5G 现代化 120 调度指挥中心为 龙头,实行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统筹使用全县急救医疗资源,推 进院前急救监护系统与县域卫生信息平台连接,实现患者健康信 息共享,做好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提供一体化综合救 治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实现“ 扫码就医”。推动电子 健康档案便民应用以及与电子病历互联对接,全方位记录、管理 居民健康信息,并有序开放使用,逐步实现居民可便捷查阅本人 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优化“ 互 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 统,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推进家 庭医生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等服务,有序 归集签约履约服务数据,建立以团队管理、服务质量、居民满意 度等为核心的线上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增强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全 面开展卫生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二级以上信息系统 办理备案预案,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开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加强医疗数据安全存储和容灾备份。

6.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推动公立医院从“ 以疾病为中心” 向“ 以健康为中心” 的转变,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推 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和住院等一 体化服务,形成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预约诊 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 志愿者、多学科诊疗、日间医疗服务、合理用药管理、优质护理 服务、满意度管理等医疗服务领域十项制度,建立针对疑难复杂 疾病、重大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与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诊、治疗、转诊、管理的科学流程。

专栏 4    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重点建设项目

1.平昌县人民医院信义院区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扩建住 院综合楼一栋 4F/-3F, 内设急诊科、妇科、外科、产科、儿科、 新生儿科、精神心理科、 中医康复中心、 内科、外科、 门诊手 术室、 中医科、消毒供应及车库等;总建筑面积 79188.52 平方

米(地上 35070.79 平方米),地下 44117.73 平方米。

2.支持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项目建设。

3.平昌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新建门诊放疗、CT 等医技 用房4200 平方米,骨伤、针灸康复、肿瘤科等住院综合用房 13800 平方米;完善消防、节能(门窗)、 中心供氧系统、强电弱电 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道路绿化相关配套设施,完成边坡治理

和堡坎工程。

4.平昌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建设门诊综合楼,

建筑面积 38093 平方米,完善污水、配电等附属工程。

5.平昌县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建设骨伤、针灸综合 治疗中心、治疗室 1000 平方米,添置 CT 、直线加速器、磁共

振、负压救护车等医疗设备。

6.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专病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平昌县 黄滩坝医疗科技产业园 B 区建设项目内实施,购建胸痛中心、 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呼吸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和慢性病

管理中心等六大专病中心设施设备等。

7.平昌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改(扩)建 22  个镇卫生院,改(扩)建面积66000 平方米,完善相关附属设施,

购置相关医疗设备。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 络,建立健全运行体制机制,发挥基本医疗卫生、疫情防控“ 网底”作用。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推进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 准化和医疗卫生服务“ 网底” 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到 2025 年,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慢病护理、老年健康等一体化服务的全覆盖。

2.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推进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 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拓展延伸。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 管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60 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下降 5%, 加强护士配置,强化急救、全科、儿科、康复、护理、中医药和 公共卫生等服务能力,至少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断 50 种常见病、 多发病。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 服务设施。农村地区探索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3.加强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或发热诊室,村卫生室、小区 卫生站设置临时留观室(点),强化预检分诊与发热患者的筛查 管理,提升及时发现、依法报告和处置传染病能力。支持乡镇卫 生院配备负压救护车。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建成以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综 合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枢纽,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理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按照国家中医医院设置和建设标准,持续加强县中医医院建设,规范设置中医科,建立健全中医 药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 专科医院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 到 2025 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 配备中医类别医师量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2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模式。在综合医院逐步推广“有机 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 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 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 “ 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鼓励科 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效 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对医院临床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

3.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中医医院围绕中医诊疗具 有优势的专科加强建设,完善相关业务用房,优化功能布局,改 善诊疗环境,强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加强中医 综合治疗区(室)建设,挖掘、整理、评估、优化、创新、推广 一批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技术。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加强治未病 和康复服务区建设,为群众提供融预防、治疗、康复理疗于一体、 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传承 名医学术经验、掌握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强、中医疗效好的中医药人才。加强中药制剂室建设,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特色中药开发应用。

4.提升中医疫病防治能力。加强中医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病 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发挥中 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提升临床救治效果。规范中医医院发 热门诊设置和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科、急诊医学科、肺病科、 重症医学科、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建设,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升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

(五)推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强化接续性服务措施,完善“ 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链条,建设 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保障网络。实现“ 以治病为中心” 向“ 以人 民健康为中心” 转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1.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健全以妇幼保健院为骨干,综合 医院、专科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妇幼保健机构标准 化建设,全面提升县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危重孕产 妇、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儿童重大疾病、疑难复 杂疾病和急危重症诊治能力。到 2025 年,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 科床位数达到 2.50 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0.87 名,每所镇(中心、地名)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至少有 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师和 2 名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医师。

构建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涵盖生育全程 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 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减少唐氏综合征、神 经管缺陷等严重缺陷儿出生。推进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建设, 开展相关人员培训、业务指导、信息报送、项目管理等工作。推 进县级产前筛查中心建设。到2025 年,全县产前筛查率达到 85%  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均 不低于95%,全县至少有1 个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产前筛查机构。

2.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统筹规划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 中心,发挥城乡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加大对社区和农村地区婴 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 护服务机构,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幼 儿园开设托班,形成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大婴幼儿照 护服务供给,建设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示范单位,做到各镇(街道)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全覆 盖。到 2025 年构建“ 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 安全健康、科学规范” 的服务供给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 4.5 个。

3.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覆盖老年患者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 照护期、生命终末期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完善老年健康服务功 能布局,构建覆盖生命全过程、便捷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 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 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到 2025 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全部 设立老年医学科。推进国家、省级安宁疗护试点,至少设立一个 标准化、规范化安宁疗护病区,支持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 型为护理医疗机构,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促进老年健康 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规划建设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提升县域医共体老年病诊疗和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 医养一体 · 两院融合”模式。 支持医疗机构拓展 养老服务功能,依托医疗资源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优质健 康养老服务,推进“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设置医疗卫生机 构、护理站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等形式,提高养老机构医疗 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开 展多点执业、疾病预防、 中医调理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实施“ 医养结合”。对选择居家养老的群众,全部实行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落实“居家有约”服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形 成保障有力、科学健全的政策体系,提高“ 失能有保” 服务能力。 引导居家护理服务机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逐步形 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个人负担和护理基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居家护理体系。

4.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县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 医疗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 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健全完善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 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 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 量。完善住院康复、日间(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 复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5.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精神 卫生和心理健康防治中心建设,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和使 用制度,全面提升精神心理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 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抑 郁、焦虑、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 处置能力。到 2025 年,提高精神卫生防治服务能力。通过建设 专业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县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6.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职业病监测评价、职业病 危害劳动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三类技术支撑机构及相关专业机 构组成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疾控机构、职业卫生、 放射卫生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合理配置,建立平昌县职业病防治院、中心镇尘肺病康复站两级职业病救治康复技术支撑机构。健全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职责,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7.完善血液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二级及以上医院血液科建设 和设备配置,确保临床用血与当地医疗卫生发展趋势相适应。建 立血液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血液安全监管。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工作,将无偿献血工作 与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城市创建等结合。推进血液管理信息化建 设,依托血液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血液质量安全和调配管理。 建立血液安全监测报告和专家研判工作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 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血液安全风险。提高突发公共事件血液应急保障能力。

8.加强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由健康教育专业机 构、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机关、学校、社 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职能科室等组成的健康教育网 络,为健康促进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推进各级各类医院、专业 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兼)健康教育科(室)建 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动员机关、学校、社 区、家庭、企事业单位、卫生健康行业学(协)会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专栏 5    “ 十四五” 时期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项目

1. 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提标扩能建

设,到 2025 年达到三级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

2.婴幼儿照护服务工程项目。完善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 政策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 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示 范单位,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支持开展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

化建设。

3.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项目。实现全县出生缺陷免费筛 查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孕妇应筛尽筛。持续开展孕期唐氏综 合征和听力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有效防止智力低下和聋哑

儿出生。

4.老年健康服务保障工程。支持县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 理院(中心、站)建设。支持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

人看病就医。

5.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标工程项目。到 2025 年至少有 1 所 康复中心;推广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

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康复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

6.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项目。支持县职业病防

治机构建设。

五、强化体系支撑

( 一)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合理核定并落实公立医

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并建立动态统筹使用机制。强化公立医  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建立人才使用与激励长效机制,按医护  比例配备医务人员,充实各岗位人力资源。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  设,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度推进村(社区) 卫生服务人员一体化管理,落实“ 县招乡管村用” 政策。落实“ 两  个允许” 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培训“ 两个同等对待” 政策。

专栏 ‘    医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培养培训全科医生达到每万人口 3.93 名。

紧缺人才培养。以儿科、妇产科、精神、病理、中医、康复、 护理、心理健康、老年医学等为重点,县级医院临床骨干医师每 个专业达到 2-3 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中医 2-3 名,儿科、妇

产科临床医师 1-2 名。

学科带头人培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高端创新人才,持续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培养。支持疾控、妇幼、监督、职业卫生

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按编制配足人员。

( 二)强化卫生投入政策落实。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建立稳 定的卫生健康发展投入机制,落实符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 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责 任,细化、量化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类医院、传染病、精神病、康复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健全各级财政对传染病疫情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强政府对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投入保障,促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协同衔接。加强 财政对托育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和捐赠。

(三)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行“ 四川省药械集中采  购及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平台”在公立医疗机构贷款资金流、订单  信息流、货物物流“ 三流合一” 的运用,提高货款在线结算率,推  动全县医药机构按规定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巩固完善  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传染病药品监测预警,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和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及追溯制度, 推动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实施  区域性医保基金总额控制,逐步实现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  合医保支付方式,对中医药医疗机构的调整系数进行倾斜支持, 落实门诊统筹医疗待遇,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  保障机制,提高重大疫情和灾害医疗救治能力。全面实行按疾病  诊断相关组(DRG)点数法付费管理,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达到对医疗机构的正向引导,进一步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抑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党委会会议(或常委会会  议)、院长办公会议(或院务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落实公立  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等自主权,突出公益性导向,扎实推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提高积极性为重点深化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健全绩效考核机制,选优配强专业公共  卫生机构领导班子,实施岗位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  比例,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可按规定获得预防保  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动态  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推  动在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 两  个允许” 要求,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大力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改革,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改善公立医院收支结构, 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比,优化薪酬结构,提高保障性工资水平。 合理核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落实卫生防疫津贴、 突发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时补助政策,合理提高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人员收入水平,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允许的范围内通  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做好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 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决策机制,加强医 院运营管理,整合业务系统和资源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 化、规范化、精细化。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 考核制度,突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有序就医秩 序建立和居民健康改善等方面考核。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 考核机制,将运行效率、患者满意度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实施岗位分级分类管理。

(五)提高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效能。加强监督体系和队伍建 设,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 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医疗卫生服 务质量和安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从业人员、行业秩序等的监 管。全面推行“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发挥信用监管、信息 公开、风险预警和评估、网格化管理等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推行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

六、保障措施

(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性。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纳入本级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 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 二)严格规划实施。加强政府管理责任。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规划是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 别是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 的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应符合规划要求和程序。严格审批制度落实,保证卫生健康事业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强化部门协调。人社、机构编制、财政、发改、自然 资源和规划、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规划有序实施。

(四)加强监督考评。将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纳入年度目 标考核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建立严格的规划实施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各有关部 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必要时开展联合督查,推动规划有效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