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平昌县元山镇人民政府 > 规划计划

平昌县国有资本“十四五”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

2022-05-07 19:52
 来源: 平昌县国有资产管理局
 作者:平昌县国有资产管理局

平昌县国有企业是平昌县“十四五”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适应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把握新的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决策部署,《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平昌实际制定本规划,统筹指导平昌县国有企业“十四五”改革与发展。本规划中的平昌县国有企业是指平昌县人民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下行趋势明显。平昌县县属国有企业在“十三五”期间总体处于转型发展起步阶段,平昌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发扬革命老区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实干,实现“脱贫摘帽”,全县经济总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属国有企业有了较好发展,建成青花椒、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成功创建“茶叶+猪”全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麦金地(平昌)中央厨房产业园建成开园等,打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着力引导适应平昌地域特点并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文化旅游和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

(一)经济总量目标完成情况

到2020年底,“十三五”结束之时,全县县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规模达到222.82亿元,资产负债率65.52%,资产负债率比“十二五”有所改善。县属国有企业数量及规模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十三五”期间县属国有企业数量从2016年初的71家增长到2020年末90家,国有资本布局基本覆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从2016年初的171.9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2.82亿元,年均增长率5.05%,增长速度位于巴中市前列水平;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初的71.07%下降到2020年末的65.52%,总体下降了5.55%,下降幅度为7.81%;县属国有企业就业规模从2016年初的1025人增长到2020年末的1357人,新增各类就业人员332人,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局面;“十三五”期间县属国有企业完成国计民生类新增固定资产投入87.37亿元,年均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7.47亿元,为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平昌县国资运营存在的问题

县属国有企业发展模式亟需改变。目前,县属国有企业存在着企业个数多、规模小、分布散等问题,而且大多数国企承担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企业债务包袱较重,偿债压力大。内部管理多停留在日常事务处理的行政管理层面上,未形成经营目标驱动、经营绩效驱动的企业管理机制。职工薪酬水平较低,未完善灵活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难以引进优秀人才。

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亟待调整。县属国有资本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盈利能力薄弱的领域,资产结构单一,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国有资本在关键支撑产业领域进行布局,县属国有资本须在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明确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框架内,加强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特色农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内的布局比重,并切实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国资监督管理体制仍需改善。国资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均有管理职能,令出多门,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多头管理局面需要调整,“国资监管部门+两类公司(即强调产业运作与布局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以财务投资为主提升资本运营效率与回报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监管格局仍未完全形成。

二、发展环境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仍然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高、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创新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但我国政府抗疫工作效果显著,为我国赢得了市场,赢得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会,为疫情后我国经济仍然稳定增长建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思想,融入新发展格局,平昌处于全新的历史方位,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振兴发展的机遇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依靠“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按照市委“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县“三县两地一门户”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平昌县县属国有企业将积极布局一些基础性、前瞻性、持续性的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平昌丘区农业特色优势、农村劳动力相对富裕优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布局关系民生与发展的基础设施、生态循环农业、文化旅游、数字平台经济(智慧城市、电商等)、机械制造(农业机械与新能源汽摩制造等)、职业教育等优势产业项目。

三、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实施国有资本“十四五”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聚焦壮大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资本活力为中心,加快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企,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严重影响,做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

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平昌县国资国企面临的发展课题,本规划确定了“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国有资本集中调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资监管持续强化”的基本思路:

一是调整国企发展模式,加快集中发展。把个数多、规模小、分布散的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少数几家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投资主体、融资载体、运营实体,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二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利用效率。鼓励和推动县属国有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含收费交通道路与桥梁)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生态陵园、生态循环种养殖、工程施工、机械制造、电商销售、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大力拓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和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适度介入建筑工业、汽摩产业、清洁可再生能源、信息产业、劳务输出、技术服务、职业教育等领域,通过项目建设使资本向优势行业产业倾斜,从而增强资本利用效率。寻求潜力优势产业领域质和量的突破,拓宽国有企业收入渠道,增强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三是推动国企制度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产权多元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县属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经营活力,推动生产运营价值链再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县属国有企业内生动力。

四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提升管控能力。健全国资监管体制,以构建战略管理型管控体系为目标,不断深化国资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国资多级风险管控机制,提高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平昌县国有资本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个确保、两个优化、三个突出”,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发展模式;突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设成效、突出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突出国有经济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一是做大国有资产规模效益。到2025年末,县属国有企业总资产312.52亿元,总收入28亿元,总利润9.40亿元,总税收2.78亿元。

二是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至2025年,经过分类合并、整合重组等方式,培育4家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效益显著,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国有投资运营集团,形成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等四大行业板块,使之成为全县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载体、运营实体。

三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到2025年,县属国有企业全面建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动混改企业职工持股与股份制改革。创新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和全员绩效考核。

四是加强国资监管机制建设。到2025年,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等重点,基本形成以产权管理、战略管理、章程管理“三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出资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制度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国资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国资监管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政策制度协调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协同监管合力明显增强的国资监管大格局。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推动国有企业优化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推进县属国有重点企业优化整合。通过推进县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整合,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压减企业户数,做大规模体量,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运营成本,突出经济效益”,组建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公共事业四家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全县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载体、运营实体。集团公司原则上不再保留三级企业,整合二级企业全资子公司,统一合并到上一级企业。未实质运营、无法开展经营业务的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注销。未涉及的乡镇企业及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下属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改革方案并贯彻实施。

二是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现代公司制改革。依法落实出资人有限责任、强化企业独立法人地位,健全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内部制度体系,深入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公司制改革,2020年基本完成平昌县蔬菜水产饮食服务公司、平昌县钢圈厂、四川平昌国家粮食储备库等13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确因特殊情况难以按时完成的,明确计划措施,在2021年进行收尾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停产歇业”企业的关闭清算工作。完成对平昌县轴承厂、平昌县印刷厂等19家“小、散、停”国有企业的破产清算、关闭清算工作,加大资产处置力度,筹集资金解决相关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积极推动县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针对符合条件的县属国有企业,借助国有企业政策优势,引进外来资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员工持股,壮大二级子公司资本实力,激发经营活力,发展多种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盈利,确保国有股权保值增值。

(二)抓实国企转型发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引导和督促县属国有企业积极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导向,深入挖掘、科学规划优质项目,充分利用各类合规融资及引资手段,坚决推动项目实施。建立项目推进考核激励机制,完善项目推进进程监督评估机制,优先推动预期收益良好的项目,落实项目科学运营管理措施。

二是优化项目投资方向。根据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禀赋较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实际,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性强的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多种发展模式,以产业兴旺、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文化旅游、生态循环种养殖农业(在巩固生猪养殖基础上,种植高产牧草饲养牛羊等)及延伸产业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中央厨房运营等)、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物业管理,智慧城市等)、各类工业园区开发与运营管理、清洁可再生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优质产业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经济支撑作用和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

三是调整项目建设重点。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的过程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集中精力抓重点,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规模优势,选择基础性强、前瞻性好、盈利能力较高且便于运营管理的重点项目抓紧实施,尽快投产。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能力

一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出台规范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企业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的职权。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组织架构,构建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是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改变行政化管理思维和方式,强化资本纽带关系,依法依规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强化国有企业财务刚性约束,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深化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严控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加大向下属企业授权放权力度,激发各层级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实行聘任或解聘,支持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四是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和全员绩效考核。推动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制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科学设置岗位职位,合理确定用工总量。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优化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岗位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末位调整,依法与不胜任工作的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全面实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全员绩效考核。

五是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薪酬管理制度,推行岗位价值差异化,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破除平均主义、“高水平大锅饭”。推动薪酬分配向科研人员、核心管理骨干等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健全职工薪酬市场对标体系,逐步提高关键岗位薪酬的市场竞争力,调整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按照激励与约束并重、收益与风险共担的原则,健全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坚持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成果,严格落实有关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

六是健全务实管用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国有企业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竞争性国有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鼓励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国有企业,或者在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创新业务领域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

(四)多措并举,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

一是严格国有企业投融资审批流程。严格落实《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试行)>》(巴委办〔2021〕13号)等文件精神,国有企业债券融资事项实行年度限额管理,融资成本、担保方式与期限结构均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审慎决策,接受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层审批,避免无序融资。

二是创新融资手段。通过推动组建AA信用企业,优化融资途径,同时采取股权投资基金或引进财务投资人等多种方式,吸引各方社会闲置资本,实现对县属国有企业或下属子公司、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等的灵活资金支持,尤其是对创新创业型、技术革新型项目的资金支持,借助基金专业人才队伍推进国有企业进一步灵活融资,畅通资本市场渠道。

三是控制建设运营成本。严格招投标流程与纪律管理,防止内部人控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严控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四是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通过聚焦新增项目、新增产业等方式,多措并举变现存量资产或增加存量资产运营效益,同时用盈利偿还债务,降低、防范并化解县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

(五)加大国资开放力度,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实力

加大县属国有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激发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改善管理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一是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度参与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抓住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发达地区产业内陆转移机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内部区域布局转移机遇,促进平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基础更加夯实,巩固提升平昌无污染绿色农旅资源经济优势。吸引国内外优秀战略投资者,重点中央企业、省属企业等大公司大集团积极携手县属国有企业参与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重点功能区开发和房地产、特色生态循环农业、文化旅游、工业园区、清洁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大力引进企业所稀缺的资源、管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增强县属国有企业软实力。

二是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两个支持”方针,支持有条件的县属国有企业积极探索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支持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企业因企制宜,积极走出平昌,到省内其他地区、省外发展,创新投资模式,拓展主营业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境外新技术、招商引资和境外融资。

三是积极推动“强起来”战略。加快推进县属重点国企优化整合,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职责和责任,全面落实人事、财务、薪酬等制度建设,加大对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聚焦主责主业,明确质量效益导向,紧抓项目、运营、拓展、盘活促转型,做大国有资本增量,增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

(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升国资风险管控能力

一是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理顺以县财政局为统揽的行政监管职能,理顺以县国资局、粮食储备中心等为出资人的出资人管理职责,充实完善县国资委议事协调机构,发挥其协调统筹能力。明晰各国资监管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边界,形成全县国资监管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政策制度协调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协同监管合力明显增强的国资监管大格局。

二是推进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等重点,基本形成科学系统、精简高效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国资监管机构对持有股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国有全资公司,按规定探索实施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和监督机制,规范股东履职程序,发挥好股东会作用。

三是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在人、财、物及经营决策上要减少不适宜企业经营的“行政化”约束,去除“机关化”管理模式,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监管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构建“到位的党组织、规范的股东会、健康的董事会、负责任的经营层、有效的监事会”的“五位一体”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业务治理、风险治理”三大治理体系,强化公司内部“资源管控、资本管控、风险管控、财务管控、组织管控”五大管控,积极打造“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现代流程企业,强化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监督管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四是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关键绩效指标,引入行业对标考核,严格任期考核,强化全员绩效考核,完善分类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综合考核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功能性指标和资产保值增值、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能力增强等差异性指标,形成“有任命就明确任期、有职务就落实考核、有业绩就兑现奖励”的管理模式。

五是深化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实现薪酬能高能低。完善经营业绩考核、财务预算和职工工资总额预算“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体系。分类分级管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按规定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赋予企业更加充分的工资分配自主权。

六是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推进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统筹衔接,提高监督效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工作垂直管理,建立国有企业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检查验收、追责问责的监督闭环。强化社会监督,打造阳光国有企业,实现信息公开全覆盖。

七是全面落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除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或经县政府授权外,其他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要剥离专门针对国有企业、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事项,不再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研究完善国家紧急状态下国资国企有效发挥功能作用的体制机制。国资监管机构要根据授权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职责,不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责。按照分类分步有序的原则,完成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十四五”期间,不断探索完善县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属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优化整合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指导工作,研究决定企业优化整合及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国资优化布局目标顺利完成。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尽职尽责,做好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改革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积极研究、对接上级出台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各国有企业要积极配合协作,做好职工思想发动和组织宣传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确保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顺利实施。

(二)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服务和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优势。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引领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创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职责,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主体责任。打造一支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党员队伍。把提升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

(三)强化督查考核。要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因地制宜,建立常态化考评机制,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奖惩措施,进行规划实施过程监督,落实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职能部门与国有企业管理层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工作时间表,增强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

(四)强化人才建设。要建设好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层级结构分明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党群工作者和技能人才队伍,建立起与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选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先选用具有经营管理或者科研技术岗位经历的工作者,满足主营业务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