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归档专题 > 先进典型

【典型人物】脱贫志气在 奋斗不止步

——记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李清平

发布时间:2020-10-29 08:30来源:平昌县融媒体中心作者:李帜字体【  

不甘贫穷,他开饭馆、修养牛场、建孵化室……马不扬鞭自奋蹄,平昌县笔山镇笔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清平家庭,在党委政府及结对帮扶人的帮扶和引导下,自强不息创业发展产业,蝶变为致富带头人,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先后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致富光荣户”,李清平个人被平昌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脱贫致富之星”。

苦心经营 开饭馆摘掉穷帽

2014年前后,是刚刚40出头的李清平人生一段“至暗时光”,多年在外漂泊务工,生活不规律,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加之4个子女要回原籍读书,不得己只得回家发展。李清平和妻子在小镇上租房开了家小饭馆,可生意清淡,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按标准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李清平感恩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但一向要强的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自己才40出头啊,正值壮年,咋把日子过得这么差了呀?不行,人穷志不能短,自己要努力一把,找好增收门路,早点掉贫困户的帽子,把日子过好。可增收的门路在哪里?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好?李清平陷入了迷茫之中。

正在迷茫时,村里的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结对帮扶人——张明伟找上门来了解情况。见到结对帮扶人,李清平像见到了亲人一般,把心头的想法、心里的迷茫一股脑儿地倾倒了出来,期翼地望向了张明伟。

“老李,你有很强的发展愿望这很好,别急,增收的路子我们一起来找,困难我们一起来克服!”张明伟拍了拍李清平的肩,仿佛有一股力量注入了体内,李清平心头脱贫的愿望和信心更足了一些。

几天后,张明伟又找上门来与李清平交流:“老李啊,通过走访了解,综合评判,目前你家最好的增收、脱贫门路还是经营好你的小饭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找到好的经营之道。”

交流中,李清平渐渐地明白了,自己的小饭馆之所以不死不活的挣不到啥钱,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走的是“大路货”,缺乏特色,吸引不到客人。自己家离镇上不远,张明伟建议他走“自养自销”的路子,家里养一些跑山鸡,饭馆主营跑山鸡菜品,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笔山高山洋芋品质好、品牌响的优势,把跑山鸡和高山洋芋两种地方特产结合,大道至简,开发主打好“土鸡炖洋芋”这道菜。 

听从了结对帮扶干部的建议,李清平潜心研究,相继开发出“高山洋芋炖鸡”、“山里竹笋炖鸡”两道招牌菜,饭馆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脱贫攻坚,市县帮扶部门的干部常要进村帮扶,来了总要吃饭。吃什么呢?总喜欢吃点城里吃到的食品。结对帮扶干部就在脱贫攻坚QQ群、微信群里帮李清平大肆宣扬,城里来的帮扶干部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尝鲜,材料地道、味道巴适,价格也合适……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很快李清平饭馆的招牌菜就有了名气,来笔山出差的、来笔山游玩的,常会找到他的饭馆来尝一番才心满意足。李清平饭馆的生意火爆起来,自养的跑山鸡、种的绿色菜不够了,邻家养的种的送上来了,不经意间,他带动了附近的贫困户种养增收。2016年底,李清平家有存款20来万了,在村里率先顺利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一波三折  办产业走上富路

不想让手头的闲钱躺在银行“睡大觉”,李清平的心头活泛开了:是不是可以再干点什么呢?

饭馆经营鸡,李清平自然想到的还是在鸡身上做文章。琢磨一番,觉得养殖蛋鸡是个不错的项目。邻近的邱家、青凤两家蛋鸡养殖场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意火爆李清平去考察后热血沸腾,决定也办个蛋鸡养殖场。闲暇时喜欢读书的李清平知道,农业产业规模才有效益,他把蛋鸡养殖场的规模定在10万只,测算建设养鸡棚1800平方米。

李清平是一个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的人,选场地、批土地、跑环评……他风风火火地干开了。开工后,李清平领略到“锅儿要铁铸,馍馍要面和”,才知道发展大产业要的是大资本,自己手头那点渣渣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工程才干到一半,手头的钱就用光了。咋办?不干吧,投入20来万血汗钱就打了水漂,刚刚脱贫又要返贫,这肯定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得拼命往前冲了。

李清平东赊西欠,总算把棚子建起来了。一盘算,欠外债近20万了。当初沸腾的热血归于了平静,李清平理性地梳理起办蛋鸡养殖场事项:流动资金、养殖技术、养殖风险、市场销售……哪一个事项于他而言,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蛋鸡养殖场显然是不宜办了,李清平为自己当初冲动的决定懊悔不已。可再懊悔也于是无补,总得想想办法、找个项目把建好的养殖棚利用起来啊。可发展什么项目呢?李清平想得头疼,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好的项目。

“何不用来养牛啊?”镇党委书记来村里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了解到李清平面临的困境,建议说

养牛?李清平的眼睛一亮:作为山里长大的娃,自小放牛割草,对牛的脾性摸得透,养牛应该不成啥大问题吧?“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李清平没有盲目地想着规模效益,决定先试养几头看看效果。他借了1万元钱,买回3头小牛试养。

李清平拜驻村农技员为师,用心学习防疫知识、精心钻研养殖技术,心照料3头“心肝宝贝”……几个月过去了,试养的小牛长成了架子牛,膘肥体壮,出售后一算账,小赚了万把元钱。这让李清平看到了养牛的“钱”途,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资金短缺,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李清平申请办理了扶贫养殖贷款4万元、借村级产业扶持基金3万元,又在亲戚朋友处借款10万元,购买40头种牛,扩大了肉牛养殖规模“自繁自养”与“买小卖大”两条腿走路,李清平的养牛场常年存栏肉牛130余头买进卖出,一年下来,养牛收入达到30来万。同时,李清平与一家饲料厂联系,办起了一个饲料经销批发部,厂价直销,这又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李清平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能脱贫致富,一路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李清平心头有一本明账,仅发展肉牛养殖项目:“两委”做工作,顺利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牧草;结对帮扶人提供了100斤牧草种子,还从县能源办帮助争取到沼气项目,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驻村农技员驻场提供技术支撑……李清平常感恩地说,“没有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各级干部的帮扶,我的产业发展恐怕难有这么好的光景。

富不忘邻  助增收共奔小康

市场牛肉的价格年年上涨,又打开了多条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商户主动找上门来购买……李清平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了扩大养殖规模势在必行,自己一人力量不够,再说光自己脱贫致富也不行,李清平决定带领村民一道养牛增收致富。

李清平组织成立心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周边散养农户达成合作养牛、共享利润的利益链接机制。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清平采用“借牛还牛、分别算账”的模式,赊给仔牛,贫困户养大养壮回卖于牛场,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奔康。如今,李清平的牛场和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0余户村民年循环养殖肉牛300余头,牵起牛儿脱贫致富奔小康。

养牛场扩大规模,还直接解决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就业。王双林家是笔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在家照顾娃儿读书,不能外出务工,她在李清平的养牛场找到了一份割草的工作,按量计价,每月收入2400元—2800元不等,一年有3万来元的工资收入,“这3万元是我们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同王双林一样,笔峰村陈朝贵、王文俊等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家都有人在李清平的牛殖场务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

2019年,生猪疫情袭来,较长一段时间生猪养殖有困难。“民以食为天”,猪肉需要替代品,无疑鸡肉是很好的选择。李清平敏锐地感觉,鸡的养殖将迎来高潮李清平投资近40万元,建成了月可孵化鸡苗5万只的大型孵化室、脱温室,已经出售脱温鸡苗14万多只,解决了鸡苗靠外购购买鸡苗难的问题,自己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带动了平昌县东北片区及邻近的通江一些乡镇土鸡养殖。

笔峰村里的笔峰山,山势奇特、风光秀丽,山脚下更有“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笔山梯田,常年有不少游客来笔峰山采风拍摄。李清平又看到了商机,正在谋划筹建一家农家乐,主推“高山洋芋炖鸡”、“山里竹笋炖鸡”两道招牌菜,延长跑山鸡养殖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解决村里更多的村民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奔康。

马不扬鞭自奋蹄,昔日的贫困户户主李清平,今日已蝶变成一方致富带头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